行业资讯
谈谈测绘工程中常见的变形监测
◆ 什么是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时对监视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包括全球性、区域性和工程的变形监测。我们常说的变形监测主要就是工程上的变形监测。
◆ 变形分类有哪些?
(1)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等四种变形。
(2)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包括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
◆ 常见的变形监测内容有哪些?
(1)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点在平面上的变动,它可分解到某一特定方向。
(2)垂直位移监测:监测点在铅直面或大地水准面法线方向上的变动。
(3)偏距、倾斜、扰度、弯曲、扭转、震动、裂缝等的测量(可分别归结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
(4)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的监测,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库水位、地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的监测。
◆ 变形监测常用仪器和方法有哪些?
正倒垂线法:常见于大坝监测使用;
视准线法:规则基坑监测使用,常见的视准线法有小角度法和活动觇牌法(有的说法将小角度法归到视准线法里面)。在基坑监测规范里面,也明确说明了测定特定方向上的基 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为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
极坐标法:基坑监测用的最多,同时还有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
引张线法:在坝体廊道内,利用一根拉紧的不锈钢所建立的基准面来测定观测点的偏离值的引张线法,可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常见于大坝监测使用;
其他不常用方法有:激光准直法、伸缩仪法、多点位移法、倾斜仪、液体静力水准测量、位移计、测缝计、应力计、应变计……
◆ 现阶段变形监测新技术有哪些?
(1)自动化监测技术
(2)光纤传感检测技术
(3)CT(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
(4)GPS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5)激光技术的应用
(6)测量机器人技术
(7)渗流热监测技术
(8)安全监控专家系统
(9)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 变形监测的意义?
1、实用意义:
保障工程安全。
2、科学意义:
解释变形的机理,验证变形的假说,检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修改设计、指定规范提供依据。
变形监测时对监视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包括全球性、区域性和工程的变形监测。我们常说的变形监测主要就是工程上的变形监测。
◆ 变形分类有哪些?
(1)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等四种变形。
(2)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包括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
◆ 常见的变形监测内容有哪些?
(1)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点在平面上的变动,它可分解到某一特定方向。
(2)垂直位移监测:监测点在铅直面或大地水准面法线方向上的变动。
(3)偏距、倾斜、扰度、弯曲、扭转、震动、裂缝等的测量(可分别归结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
(4)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的监测,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库水位、地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的监测。
◆ 变形监测常用仪器和方法有哪些?
正倒垂线法:常见于大坝监测使用;
视准线法:规则基坑监测使用,常见的视准线法有小角度法和活动觇牌法(有的说法将小角度法归到视准线法里面)。在基坑监测规范里面,也明确说明了测定特定方向上的基 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为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
极坐标法:基坑监测用的最多,同时还有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
引张线法:在坝体廊道内,利用一根拉紧的不锈钢所建立的基准面来测定观测点的偏离值的引张线法,可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常见于大坝监测使用;
其他不常用方法有:激光准直法、伸缩仪法、多点位移法、倾斜仪、液体静力水准测量、位移计、测缝计、应力计、应变计……
◆ 现阶段变形监测新技术有哪些?
(1)自动化监测技术
(2)光纤传感检测技术
(3)CT(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
(4)GPS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5)激光技术的应用
(6)测量机器人技术
(7)渗流热监测技术
(8)安全监控专家系统
(9)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 变形监测的意义?
1、实用意义:
保障工程安全。
2、科学意义:
解释变形的机理,验证变形的假说,检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修改设计、指定规范提供依据。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文章推荐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5个建设内容和6个整治模式
- 上海:《关于深入开展全市域土地综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间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解读
- 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题会
- 工业园区“定制化”供水:中铁城际智慧水务系统如何匹配高纯度用水需求?
- 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铁城际供水智慧系统如何解决分散站点运维难题?
- AI+物联网:中铁城际智慧供水系统如何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防御”?
- 市政道路设计流程与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个核心步骤
- 市政道路设计关键要点:从线形规划到管线综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设计最新规范与全流程解析
- 自然资源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已经累计整治超10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