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如何确定合理整治区域

新闻时间:2025-10-13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确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合理整治区域,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政策红线、资源条件、群众意愿和实施可行性的系统性过程。下面这个表格梳理了其中的核心考量维度,可以帮助你快速把握要点。

考量维度核心要点
规划符合性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确保整治目标、重点区域与规划一致。涉及“三区三线”局部优化时,需与规划衔接并履行严格程序。
问题导向性重点针对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系统质量退化等突出问题的区域。
区域整体性划定的区域应相对集中连片,鼓励整村、整镇推进,或根据自然地理单元(如小流域)跨乡镇整合,以发挥规模效益。
实施可行性评估群众基础(必须取得村民和村集体同意)、工作基础、政府财力和实施能力,确保项目能落地。

关键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在具体操作中,确定整治区域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要点:

  1. 开展深入调查评估首先,需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以最新的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对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产业资源、历史文化以及土地权属等进行深入调查和核实。在此基础上,系统诊断出区域在空间布局、资源利用、生态功能等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并科学评估各项整治活动的潜力,为划定区域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

  2. 严格遵守空间管制规则“三区三线”是必须严守的底线。在划定整治区域时:

    • 农业空间:允许对零星破碎、不便耕种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布局优化,但必须遵循“总体稳定、优化微调”的原则,确保调整后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调整规模有严格限制,例如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原则上不超过所涉乡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的5%。
    • 生态空间:严禁以整治名义调整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内零星破碎的永久基本农田可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适度整治集中,但必须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 城镇空间:原则上不得调整城镇开发边界。确需在边界内进行低效用地盘活的,也有相应的规则。
  3. 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权益这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必须将群众同意作为前置条件。在将某个村庄划入整治区域前,务必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取得村民支持,并经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的同意。对于群众不支持的村庄,不应强行纳入。要坚决防范“少数人说了算、多数人被代表”的问题,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和“合村并居”。

  4. 综合确定边界与申报审批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可以将那些确需通过拆旧建新、整理复垦、修复治理等工程措施才能实现空间优化目标的区域,落实到具体图斑地块,划定整治范围。最终,划定结果及论证情况需纳入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实施方案,在履行规定程序后,逐级报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

需要避开的“坑”

  • 避免盲目贪大:不切实际地追求过大范围,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和管理失效。应优先选择问题突出、条件成熟的区域,成熟一个实施一个。
  • 避免重工程轻规划:整治区域和项目安排必须源于国土空间规划,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上项目而随意调整规划。
  • 避免忽视权属:土地权属清晰是前提。必须在整治前做好地籍调查和确权工作,避免因权属纠纷影响项目进展。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你理解如何确定合理的整治区域。如果你对某个具体环节,例如“三区三线”调整的具体流程,或者群众意愿征集的具体方法有更深入的兴趣,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